•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湖南高校

暑期社会实践化工院 走进苗山调研芦笙文化传承与发展图文

时间:2016年08月09日 信息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暑期社会实践化工院 走进苗山调研芦笙文化传承与发展图文          7月31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走进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情系苗山 千里传笙”主题活动,围绕当地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开系列宣传、调研。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苗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41.08%,同时在大苗山这片土地上,依旧保留着苗族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习俗。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不仅是苗族人民心中的圣物,其制作技艺、演奏技巧更是全世界人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暑期“三下乡”团队共由七人组成,该院分团委书记陈晓晖老师率队。为了更好地开展调研工作,团队前往融水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当地芦笙的发展现状、传承形式等都得以初步了解。在谈及芦笙发展现状时,中心工作人员就芦笙的生产成本、制作工艺向同学们进行了展示。芦笙的制作做为一项传统文化,其簧片、竹筒的制作在过去都依赖于纯手工打造,特别是簧片的制作,需要一个熟练手艺人的反复打锤,其制作技艺困难、工序复杂,使得芦笙价格偏高。为解决这一现状,一些艺人开始采用机械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的一些步骤,使得芦笙价格降到了原先的三分之一,也方便了大众接触了解芦笙。同时,艺人们还加工了许多供大众欣赏、收藏的小芦笙,拓宽了芦笙的发展渠道。   中心人员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制作芦笙的国家级传承人梁炳光,并讲述了他与儿子在芦笙制作传承的故事。当地正积极鼓励各个乡镇组建芦笙队,并发扬新时代精神组建男女共同参与的芦笙演奏团队,让芦笙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据了解,此次针对苗族芦笙文化的调研,不仅旨在让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延续的现状,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心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团队还将以拜访传承人、走访加工作坊等形式了解芦笙文化,努力拓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形式。   责任编辑 蒋晶丽
上一篇:政策解读给科研人员“松绑”“加油”——四部门负责人就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答记者问
下一篇:长征中的湖大人甘泗淇 忠心鉴日月图文
(作者:佚名 编辑:湖南大学)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荐学院

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