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湖南高校

校长彭希林率队赴北京安世亚太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深度调研

时间:2019年08月07日 信息来源:邵阳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7月25日上午,校长彭希林率团赴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总部,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度调研。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赵敏丽、人事处处长欧阳质彬、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袁文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蒋剑平、教务处副处长周睿、艺术设计学院胡玉平老师,安世亚太公司董事长张国明、产教融合事业部总经理、国嘉振兴教育创始人肖艳芬,战略合作部总经理邢军,亿维讯同创创始人林岳博士等陪同调研。

在座谈会上,安世亚太公司董事长张国明先生对彭希林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安世亚太公司的发展战略、服务与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愿景。他指出,即将到来或者说已经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增材制造与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人类进入到了智能化时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面前,安世亚太作为国家工信部唯一授牌的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工业企业研发信息化领域的领先者、中国仿真体系和精益研发体系的创立者,深感历史使命召唤,构建了全球化布局的增材技术研发体系。

安世亚太战略合作部总经理邢军先生介绍了安世亚太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主营业务及基于系统工程的正向设计体系、基于TRIZ的技术创新体系、基于知识工程的智慧研发体系、基于增材思维的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体系等一系列公司独创技术体系,及公司参与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化工作。

安世亚太产教融合事业总经理肖艳芬女士从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背景出发,提出了邵阳学院“一基地两品牌”建设构想。她表示,“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安世亚太将授权邵阳学院挂牌“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邵阳研究中心”和“安世亚太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支持学校从产业端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博士团队入校,组成科研团队,围绕增材制造的产业应用场景,进行应用研发,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学校科研与产业咨询服务的能力,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打造出邵阳学院的科研品牌。同时,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工程师辅助教学、双创体系训练、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及特有的安世亚太人才蓄水池培养模式,帮助邵阳学院打造出在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教学品牌,快速提升邵阳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学校服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能力。

亿维讯同创创始人、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林岳博士,分享了如何通过建立创新方法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学校创新教育能力,建立创新方法实验室,构建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产教融合、专创融合,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创业,并分享了其他示范校的成功案例。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蒋剑平教授介绍了艺术设计学院的发展情况,并从学院的科研、教学、师资等角度与安世亚太交流了建设思路和需求,表达了双方高度契合的发展理念。

彭希林校长总结发言,首先对安世亚太的热情接待和详尽介绍表示感谢,对安世亚太公司23年来一直秉承服务与助力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宗旨和情怀、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意识与站位高度表示钦佩,对安世亚太技术探索的全球视野与技术积淀表示高度认可。他说,大学的职责和使命,第一是让青年更优秀,培养未来社会建设的领袖,从书本到书本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大学教育必须打开大门,与产业结合;第二是探索未知世界,关在校园里也是不行的,必须与产业与社会实践结合;第三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有方法有担当,也需要与安世亚太这样的优秀企业结合。随后彭校长又介绍了邵阳市和邵阳学院的办学历史,以工学为主体,以师范和医学为两翼的多学科门类,及内涵式发展的思路,他指出要把邵阳学院办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要大力进行教师队伍人才建设,发展的途径是要对接产业对接行业,与企业进行紧密结合,进行产教深度融合。

彭校长指出,安世亚太推出的“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与邵阳学院的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等五大发展战略的理念完全契合;安世亚太作为国家工信部授牌的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不但整合了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国家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国家创新方法研究会的平台优势资源,而且在工业软件、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领域与全球顶级企业和高校进行了国际化协同合作,建立了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协同创新网络,搭建了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产教研集成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希望安世亚太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对邵阳学院的发展多多给予指导、支持与帮助,给学校的科研、教学、人才引进、软硬件教学资源搭建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撑。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台为标志,产教融合已经作为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提出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我国人才体系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本次合作交流,是双方基于产教融合的共识,在我国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蒋剑平)

上一篇: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
下一篇:我校召开专业申报与调整论证会
(作者:佚名 编辑:邵阳学院)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荐学院

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