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新闻频道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驻村培养,研究生成精准扶贫“主力军”

时间:2017年04月20日 信息来源:教育厅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郭军(左四)率专家和研究生现场引导农户修剪油茶树。


农业要转型、农村要发展、农夫要提拔,迫切必要各类当代农业技术专家和当代农业经营、服务与管理人才——而这也恰恰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培养农业硕士的初衷。4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已卒业的65名农业硕士外,目前还有两届正在就读的76名研究生,从进校园起,他们就活跃在湖湘大地的“三农”舞台,成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服务地方的“智囊团”、面向旷野的高素质“村官”。


研究生“接地气”项目凸显精准扶贫新成效

不到两年的时间,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划拨专项经费约120余万元,引导农户种植油茶、套种黑花生、养殖稻花鱼,谋划生态农业发展计划——这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定点帮扶新化县水车镇直乐村的“扶贫成绩单”,在2016年省扶贫办的考核中获得了良好等次。为推进扶贫工作,该校还分外设立了“稻田养鱼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油茶林种植、油茶林套作、社区对接农业、电商平台建设、直乐村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教育扶贫”等精准扶贫专项项目,所有项目均由该校研究生处组织和谐,由研究生在导师引导下完成。

在已经实施的帮扶项目中,黉舍在该村完成了120亩稻田养鱼项目,取得了优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校农业科学研究所总农艺师邹坤告诉记者,直乐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上风,项目组驻村后,研究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对当地天气条件和稻田生态环境等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生们经常到田间地头为农夫现场引导,向他们传授稻田养鱼关键技术,宣传“稻田综合生态种养”发展新理念。“虽然费力,但研究生在这个扶贫过程中,不但扛起了扶贫的大旗,还找到了研究的课题,开展了深条理研究,收获颇丰。”

由于油茶从莳植到效果所需时间较长,为了充分发挥油茶地效益,项目组便引导农夫在油茶地里套种了黑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并将该村积极筹建成全国的花生制种基地。研究生肖希斌参与了这个项目,他说,其实在与农夫的交流和培训中,本身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地熟悉和实践,为此他还打算将调研成果写成论文。他笑言:“我把研究论文撰写在大地上,把研究成果也绽放在墟落里。”

目前,直乐村不仅是该校精准扶贫点,也是该校研究生培养基地。在该校党委书记郭军看来,精准扶贫项目是黉舍转型发展的紧张行动,也是黉舍培养农业硕士的一大特色。“通过扶贫,直乐村也已成为黉舍科研推广的大平台、教学实践的大舞台。”郭军颇有感慨地说,在扶贫的过程中,黉舍将研究生实践与精准扶贫项目紧密结合,探索出“教育扶贫+培训技能+产业发展”的扶贫模式,也促使师生走出校园,结合扶贫项目开展深条理“接地气”的研究。围绕精准扶贫,该校研究生还撰写了《精准扶贫背景下新化县扶贫开发研究——以水车镇直乐村为例》、《资源枯竭困境下六亩塘镇扶贫开发模式研究》、《CSA模式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等多篇学位论文。

下一步,该校还将进一步调动研究生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形成一股从“要我扶贫”走向“我要扶贫”的新态势。


“研究生三农工作室”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子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永丰辣酱是湖南双峰县驰名遐迩的特产,也是该县农业支柱性产业。其生产加工企业也超过100家,年总产量已破万吨,贩卖收入达5.2亿元。但与此同时,产能不足、品牌滥用征象紧张、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题目也制约着这个名优特产的升级发展。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贺蓓在当地实践时,针对永丰辣酱面临的困境,走访了大量企业和农户,最终撰写了一份关于“永丰辣酱”品牌建设的调研报告,并得到当地当局和向导的高度正视,成为助推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金策”。

事实上,为永丰辣酱品牌建设“把脉”,只是该校“研究生三农工作室”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农业硕士的职业指向性很强,就是要为农村、农业和农夫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州里建立了‘研究生三农工作室’,让研究生们到墟落去开展专业实践。”该校校长刘和云介绍,2014年1月,该校在新化县委组织部挂牌首个“研究生工作站”,同时在新化县曹家镇和奉家镇建立了首个“研究生三农工作室”。在每个“三农工作室”安排2-3名全日制研究生开展为期总计8个月的专业实践。同时,为保证服务质量,该校将校内导师和湖南省农科院、娄底各有关单位受聘于该校的兼职导师,以及黉舍相干专业的专家教授进行优化组合,成立了一支“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相干专业教师”导师组,采取定期下乡引导和挂职锻炼3个月到半年的体例引导研究生开展服务三农工作。

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设、导游培训、精良樱桃品种的引种示范、特种瓜果蔬菜产业园区项目建设……3年来,“研究生三农工作室”为合作州里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获得各方好评如潮。省教育厅相干负责人认为,从根本上讲,“研究生三农工作室”是一种校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将高条理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需求相结合,彰显了研究生教育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的新特色。


“大门生村官硕士班”打造精准扶贫新能人

大门生村官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主干人才。掌握农村工作政策与方法,提拔与农夫的沟通能力,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技能等,成为大门生村官在现实工作中的“必修课”。2013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新化县委组织部合作启动了大门生村官MAE培养计划,招收具有一年以上“村官”工作经验的大门生村官攻读该校农业推广硕士。

曾勤勇是村官硕士班的首届学员。2012年大学卒业后,他考到娄底市杉山镇四季村担任村官。这个大学学工商管理的“85后”村官说,虽然是回老家工作,没有语言的停滞,交往的也是本身认识的村民,但是照旧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题目。“分外是对很多政策不了解,本身常常要先听村干部诠释一遍,再去看书和资料。”考上村官硕士班后,曾勤勇十分爱惜这个到校园“回炉”的机会,把实践中遇到的题目带进课堂,请教导师,开展研究,除了对政策法规的研究学习,还有一些农村建设的先辈经验,都让他觉得在工作中很受用。2016年5月,他通过选拔考试,成为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副乡长。一个月后,农业硕士学位证也如期而至。

据该校副校长周发明介绍,为了让大门生村官真正能学以致用,在这个大门生村官硕士班,除了必备课程外,还专门针对湖南及“村官”的特点,增设“农村组织与管理”、“发展与沟通”等课程。教学中,还约请了解湖南农业的专家或向导进行专题讲座,像工商管理课程中“企业导师”的传授体例一样,手把手地教授他们怎样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同时也让大门生村官更周全地了解湖南农业发展的近况。该校党委书记郭军透露表现,大门生村官硕士班的开设,实现了大门生村官培养与研究生教育的无缝对接,同时也紧紧服务于国家、湖南在农村工作中对应用型、复合型高条理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


(作者:佚名 编辑:湖南教育)
上一篇:湖南商学院召开研究生管理工作座谈会
下一篇: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召开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