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新闻频道

中国海洋大学蔡勤禹教授莅临湖南省2016年“慈善公益与社会发展”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学

时间:2016年08月09日 信息来源:教育厅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蔡勤禹教授为暑期学校学员授课。

苏州大学李欣栩同学向蔡勤禹教授提问。


7月27日,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蔡勤禹教授应邀到湖南师范大学,为湖南省2016年“慈善公益与社会发展”研究生暑期学校作了题为“民国社会救济制度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湖南师范大学向常水博士主持。

蔡教授围绕“民国社会救济”问题,主要从制度和实践层面为暑期学员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他首先从制度层面按救济思想、救济行政、救济立法、救济机制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民国时期社会救济的概貌。谈及社会救济思想,蔡教授追溯了清末逐渐产生的“富国养民”、“兴业济民”、“以教代养”、“社会公益”等现代社会救济思想,进而将民国时期的“民生福利论”、“政府责任论”、“工商养民论”等社会救济思想和清末的社会救济思想进行比较,指出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思想已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为当时构建现代救济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蔡教授从纵横两个维度分析了社会救济思想演进之动因。谈及社会救济行政,蔡教授利用简洁明了的图示讲解了民国社会救济行政体制,指出民国时期社会救济机构分为常设机构和临时性机构两大类,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相应的救济机构,民国社会救济行政已向着系统化、专门化方向发展,并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社会行政立法,蔡教授扼要介绍了民国时期救济立法情况,着重介绍了社会救济行政立法、慈善组织立法、救济褒奖立法、慈善团体监督立法等法律法规,并对1943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首部《社会救济法》作了样本分析,肯定了民国社会救济法律体现出来的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强调了民国非法治化社会下的法律具有很大的虚置性。谈及民国社会救济机制,蔡教授以救济程序为例进行了划分,包括筹款机制、赈济机制、宣传机制、监督机制、征信机制等。蔡教授特别提到,社会救济体制机制设计是复杂的,简短的介绍只能勾勒出救济制度的基本轮廓。

关于“民国社会救济实践”问题,蔡教授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以具体案例作了介绍,检讨了救济实践的得与失,他指出,当时的救济机制已构建起来,有了较为系统的机构承担救济,但碍于经济实力弱和救济任务重,实际成效与人民预期有较大落差。最后,蔡教授从救济主体多样化、筹款方式多样化、救济范围扩大化、救济管理专业化等方面总结了民国社会救济的基本特点。

在互动环节,蔡教授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来自苏州大学的李欣栩向蔡教授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红十字会在民国救济中实际成效如何评估?蔡教授回答道,红十字会在民国社会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期间救助了很多伤兵难民,成效是显著的,但很难做出精准的量化结论。对此问题,向常水博士作了补充性回应,认为对中国近代慈善救济作计量史学视角的研究有一定难度,在研究中评价以定性为主,用词模糊,这一方面是受限于资料记载的不准确;一方面是由于过往社会调查统计不充分、不完整和不准确,特别是对战争年代的资料更难以搜集和整理。第二,红十字会救助制度侧重于战地救护,那么,政府对战争中的伤兵难民救助活动是否有所疏忽?蔡教授认为,政府有开展社会救助活动的职责,涉及自然灾害、疾病瘟疫等多方面,但不同时期政府的救助能力不同,政府能力较弱时,便只能依赖民间力量开展救助活动。红十字会并非纯粹的民间慈善组织,有一定的官方性,其开展战地救护活动的经费一部分也来源于政府。因此,可以说,政府与红十字会的互动是通过政府经费支持、借助红十字会之力开展战地救助等方式来完成的。第三,军事委员会对民国的救助活动是否施加影响?蔡教授解释道,红十字会的战地救助活动离不开军队,所以抗战时期一定程度上要受军事委员会的管理。但总体看,民国时期,民间慈善组织的救助活动主要还是民政厅、赈灾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在发挥作用,军事委员会的影响较小。来自广西大学的黎赵向蔡教授提问,请他就我国社会救济立法前景做出预测。蔡教授回应说,现在我国已出台了《慈善法》,估计社会救济立法在不久的将来会提上议事日程。此外,其他学员就勘灾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滞后问题、救济过程中的贪腐行为、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关系等问题同蔡教授也交换了意见。

整场学术报告气氛活跃,受到了广泛好评。(文/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中心)

专家介绍:

蔡勤禹,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山东省社会学会理事、青岛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青岛红十字文化与公益事业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国社会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已出版《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民国以来慈善与救济事业研究》、《山东红十字会百年史》、《青岛慈善史》等专著6部,发表论文近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其他各类课题8项,成果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文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2014年获得“大爱青岛慈善奖”。


(作者:佚名 编辑:湖南教育)
上一篇:苏州大学王卫平教授莅临湖南省2016年“慈善公益与社会发展”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学
下一篇:五湖四海同为制造梦 海阔天空共铸中国魂-记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湘电集团曾毅讲座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